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插秧歌

杨万里 杨万里〔宋代〕

田夫抛秧田妇接,小儿拔秧大儿插。
笠是兜鍪蓑是甲,雨从头上湿到胛。
唤渠朝餐歇半霎,低头折腰只不答。
秧根未牢莳未匝,照管鹅儿与雏鸭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农夫抛起秧苗,农妇接住秧苗,小儿子拔起秧苗,大儿子插下秧苗。
斗笠当做头盔,蓑衣当做铠甲,雨水从头上流入,打湿了肩胛。
呼唤他休息一会儿吃早饭,他弯腰低头劳作,没有答应,只是说道:
秧苗根部还不牢固,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,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小鹅小鸭,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。

注释
兜鍪(móu):古代战士戴的头盔。
胛(jiǎ):肩胛,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。
渠:他,代词。
朝餐:早饭;吃早饭。
半霎:极短的时间。
莳:移植,栽种。
匝:遍;满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;田夫、田妇、大儿、小儿各有分工,拔秧、抛秧、接秧、插秧,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。前四句,纯用描写手法,极富表现力。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,绘形绘声。全诗写得新、奇、快、恬,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。

 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,所以作者也不怠慢,开篇便动手“插”了起来:“田夫抛秧田妇接,小儿拔秧大儿插。”这分工何等明确,何等精细。拔秧活轻,小儿干,接秧也轻,田妇干;比较起来,抛秧插秧活重,田夫和大儿干。“抛”、“接”、“拔”、“插”,四个动词,准确具体。尤以“抛”字最妙,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。只两句,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淳熙六年(1179)春,杨万里常州任满,西归故乡吉水;途经衢州(今浙江衢州市),时值农田大忙季节,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,作该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杨燕译注·《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》:凤凰出版社,2011.05

简析

  《插秧歌》是一首七言古诗。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;田夫、田妇、大儿、小儿各有分工,拔秧、抛秧、接秧、插秧,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。前四句,纯用描写手法,极富表现力;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,绘形绘声。全诗写得新、奇、快、恬,充分体现出诚斋体的风格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 4974篇诗文  260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满庭芳·夏日溧水无想山作

周邦彦 周邦彦〔宋代〕

风老莺雏,雨肥梅子,午阴嘉树清圆。地卑山近,衣润费炉烟。人静乌鸢自乐,小桥外、新绿溅溅。凭阑久,黄芦苦竹,拟泛九江船。
年年。如社燕,飘流瀚海,来寄修椽。且莫思身外,长近尊前。憔悴江南倦客,不堪听、急管繁弦。歌筵畔,先安簟枕,容我醉时眠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诉衷情·夜来沉醉卸妆迟

李清照 李清照〔宋代〕

夜来沉醉卸妆迟,梅萼插残枝。酒醒熏破春睡,梦远不成归。
人悄悄,月依依,翠帘垂。更挼残蕊,更捻余香,更得些时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梅花

陈亮 陈亮〔宋代〕

疏枝横玉瘦,小萼点珠光。
一朵忽先变,百花皆后香。
欲传春信息,不怕雪埋藏。
玉笛休三弄,东君正主张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